2005年重庆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2号线开通运营,当轨道交通与山城邂逅,便完美契合。如今纵横交错的轨道交通早已融入重庆市民的生活,更成为了重庆的一张靓丽名片。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从未停歇。
轨道交通为城市而建,轨道建设工地也是城市文明、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建设人民满意的轨道交通,全面提升安全文明施工品质是重要的一环。重庆轨道交通在新建、扩建、改建、修缮工程项目上采用了统一的标准,致力于打造安全、文明、干净、整洁的建设工地。
轨道工地“统一着装上岗”
人靠衣装,轨道交通建设工地也有一身“靓装”。重庆轨道交通工地外围,每一处施工围挡、围墙、大门和门岗都有明确的设置要求、工艺标准,配上固定的样式、图案,俨然给工地穿上一身“正装”。施工现场出入口的醒目位置,设置有“六牌二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现场出入制度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建筑物效果图,这些设置方便人们了解工程概况,也便于工地的监督管理。轨道交通建设工地用符合重庆城市品质的施工围挡、工地大门和门岗,分隔施工现场与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
工地大门
工地围挡
标准化管理,从细节做起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工地不仅有整齐划一的围挡和大门彰显建设形象,更有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保障施工安全有序地进行。在轨道交通建设工地内部的生产区,随处可见满满的细节。防护围栏立柱采用40mm×40mm方钢;铁马栅栏每片高1.2m;安全网每个网眼用16号铁丝与钢管固定,网眼尺寸不大于50mm……生产区的各种防护设施、安全标识、劳动防护用品等等,都有严格的设置要求。正是对这些细节的坚持,给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和品质增添了一份保障。
临边防护
绿色施工,让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双赢
施工现场裸露堆放的易扬撒物料使用防尘网覆盖,工地内干燥易起尘的施工作业面用洒水维持表面湿润,在施工现场易产生扬尘污染的部位安装自动喷雾、喷淋装置,拆除工程、基础施工及土方作业区域配置移动雾炮设施,用密闭或有覆盖措施的车辆运送各种易撒漏材料、垃圾、渣土,在施工现场大门出入口设置洗车坪或冲洗平台清洗出场车辆车身……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工地采取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维护工地周围的洁净环境。
轨道交通施工现场安装的噪声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噪音情况,有助于施工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噪声污染。同时,轨道交通建设工地采取将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进出口布置在远离居民区的方向、在高噪声设备附近以及位于居民区和环境敏感区域的工点加设隔音屏障或者可移动式隔音墙、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以及重型运输车辆运行的时间等种种措施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环境监控系统
工地更智慧,管理更高效
只需对着人脸识别屏幕看一眼,“滴”声响起,不超一秒钟,工人即可进入工地。这就是重庆轨道交通打造的智慧工地。人脸识别门禁监控系统、施工安全监控系统、建筑信息模型系统、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设施、红外安全语音提示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既有利于管理人员对作业现场安全质量风险的预警管控,又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最有特点的是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设施,这种通过 vr、ar 等技术提供各种模拟场景的安全体验馆,可以让工人进行物体打击、触电、高空坠落、火灾、基坑坍塌等实景体验,接受安全帽、安全带、灭火器灭火体验等课程。工人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安全意识。
智慧工地的建设,让施工现场的管理由‘人防’逐渐转变到‘技防’,未来轨道交通建设工地还将引入ai智能分析技术,为决策分析提供及时有效的大数据。
vr安全体验馆
人性化设施,为施工生产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施工人员工作艰苦,倘若工作结束能就近洗个澡、吃顿饭,再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休息,通过手机视频跟家人寒暄几句,也是一种慰藉。在生活区,宿舍、食堂、浴室、卫生间、活动室、职工书屋、农民工夜校等种类齐全的各类生活办公设施一应俱全,给施工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空调是每个职工宿舍的标配,宿舍严格保障工人的人均使用面积,让工人有良好的休息空间。同时,宿舍还有一个贴心的设置,每个铺位床头统一布设的插座或 usb 充电接口,既方便工人给手机充电,又解决了集体宿舍随意接插座的安全隐患。方便工人晾晒衣物的防雨晾晒设施、配备储衣柜或挂衣架的浴室、通风采光良好的卫生间……轨道交通建设工地用这些人性化的生活设施,为施工生产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关心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重庆轨道集团通过抓好细节,打造标准化的安全文明建设工地。未来,重庆轨道集团将持续巩固品质提升,在新开工线路中打造一个个文明施工样板工地,用心浇筑轨道工程,为创建文明城市多贡献一份力量。
文字:陈 炜
图片:钟可臻 李凭钱 钟品天
编辑:樊 润
校对:张李波
责编:苏 阳
终审:胡潆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