镊子、螺丝刀、焊接工具……汤洋的工作台上放着数十种工具,他的手里正在摆弄着一块布满元器件的板卡,专心致志地进行维修。汤洋是4号线综合维修车间唐家沱机电维修工班的一名检修工,他工作时不爱说话,戴着口罩眼神既认真又专注,他专心致志工作的样子给人的第一印象有点严肃,汤洋工作忙碌,几个小时检修下来头发凌乱,摘下口罩的他笑起来又有点憨厚。
生活中的汤洋同样话不多,闲暇时与同事一起聊天大多数也是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当别人聊得手舞足蹈他也只是在一旁安静地听,一旦大家的话题转移到了某个机器设备上,汤洋就像打开了“启动聊天技能”的开关一样,瞬间活泼起来,从设备性能到用途、从如何修到如何维护,他都积极跟大家一起讨论,对检修经验丰富的老同事汤洋虚心请教,对刚入行的新同事他也不吝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话题一聊完他又恢复了安静状态,两种聊天模式的随意切换给汤洋平添了一种“反差萌”在里面。工班里不管比他年纪大还是年纪小的同事,都喜欢亲切地喊他“汤老师”。
积累丰富理论知识,他苦练“内功”
在汤洋看来,“每一个设备都有其处理的诀窍,掌握了检修起来就能很快发现问题”。平时没事就喜欢捣鼓各式各样的设备,汤洋在2018年初进入轨道集团。参加新员工培训时,他就很乐于在学习会上分享自己知晓的安全知识,和大家一起讨论各种机器的修理经验。培训之余,汤洋常常跟新同事在一起“较劲儿”,大家互相推荐专业书籍,把每本书的重点记录在笔记本上,看谁总结得最到位。一个月时间的新员工培训,汤洋愣是记完了三个笔记本,正是凭着这股勤奋劲儿,让汤洋在新员工培训一结束,就被选中分配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地铁4号线。
用脚步丈量新线,他这样做
在新线建设中,汤洋主要负责环控、消防、水电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4号线初建之时周围的交通还不那么便利,汤洋每天徒步穿梭在辖区的各个车站核查设备位置、设备型号,为了保证车站有良好的通风、消防、照明、排水系统,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车站、设备房等地方,检查机电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刚开始到新线的时候,需要做的事情多且杂,接触的设施设备也多,面对困难,汤洋没有畏惧反而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任务多,就理清思路,列出具体工作内容,分轻重缓急,一项一项的逐一攻破;设施设备多,就分门别类,摸清检修特点,把思路和经验记录下来,一个一个逐一熟悉掌握。好在汤洋进入集团之前,曾从事过5年水电维修、3年消防设备维修,有了新的工作方法和以往累积的工作经验,汤洋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岗位。
胆大心细办法多,他做好每一次检修工作
4号线正式运营后,汤洋负责辖区内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工作。有一次4号线寸滩车站的标识牌发生故障,导致寸滩站标识牌部分不亮,很多乘客看不清楚,由于寸滩站是高架站,地理位置较高,又临近江边,下方是江北区海尔路主干道,行驶的货车多,再加上标识牌设置在该站的顶部,无法使用楼梯、脚手架、高空作业车等工具设备,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汤洋主动请缨,在其他同事的监护下,他脱掉厚重的外套系上安全带,从大概40米高的顶棚翻离出站,在车站标识牌固定支架上大概30厘米宽度的地方,蹲着开始检修。经过 3 个小时的努力,故障终于处理好了,汤洋回忆着那天的情景,只记得下来时腿都蹲麻了,身体也被江风吹了个“透心凉”,一旁的的同事赶紧给他披上外套送上热水。后来每每提到这次检修,同事们总要夸他胆大心细,而他总是笑着说:“经验都是累积起来的,我就喜欢这种把每一个问题都处理好之后的满足感,比得奖都开心。”
机电设备检修工是机电设备的“大管家”,也是其他工种的“贴心人”,维护、检修设备是他们的日常;机电设备检修工还是车场的“物业管家”,大到列车清洗系统、车轮车床,小到照明、水龙头,他们要保障每台设备正常运转;机电设备检修工就像一位医生,只不过面对的对象不是人,而是机械设备。
汤洋就是轨道集团一名普普通通的机电设备检修工,一身维修制服,一双劳保鞋,一个十几斤重的工具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汤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对机电设备检修的热爱与坚持。对他来说,在工作中不是一定要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儿才算有成就,每天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的那种踏实感,才是他坚持下去的理由。
文字:王忆佳
图片:张 杰
编辑:刘 畅
校对:张李波
责编:苏 阳
终审:胡潆兮